意向单提交
400-118-2626
  CH     EN  
最新资讯

世卫组织警告新冠感染异常增多…提高免疫力是关键!

发布于:2024-08-10

新冠情况简报






  • 世卫组织提示关注新冠感染异常增多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巴黎奥运会期间已有至少40名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国际社会应关注夏季新冠感染异常增多情况,建议为最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冠阳性检出率略超10%,欧洲地区的该阳性检出率略超20%。




  • 7月全国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升至18.7%




8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新增新冠感染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月1日至7日的8.9%,持续上升至7月22日至28日的18.7%



对于新冠,主流的预防手段是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有效防止重症、减少死亡,但不能绝对预防感染。



其实,真正关键的因素是:






免疫力 免疫力 还是免疫力!



免疫力如同身体自带的疫苗,是每个人完备的防御机制,构筑起一道防线,犹如身披“盔甲”,既能抵抗并消灭外来细菌、病毒,处理体内突变及感染细胞,又承担着维护器官功能与健康的重任。



“氢氧混合吸入法”被三次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科学研究发现氢氧医学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可行途径[1]。



早在2019年,国际学术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有这样的观点:“不同免疫细胞中线粒体的多重作用正在不断被揭开,不断说明线粒体可主导免疫细胞。”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场所,线粒体能否高效运转决定了免疫力的强弱,氢氧混合吸入正是通过改善细胞线粒体状态,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氢氧如何保护线粒体



  • 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可以携氧弥散,帮助线粒体得到有氧呼吸所需的氧气。





  • 氢气本身具有选择性清除恶性自由基的功能,恶性自由基是破坏线粒体平衡的“罪魁祸首”。




新冠病毒产生活性自由基,攻击线粒体,如下图所示:




氢氧气对抗病毒、激活并保护线粒体、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机制[2],如下图所示:







氢氧VS新冠



钟南山院士等科研人员启动了名为《氢氧混合气体吸入用于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呼吸困难》的多中心、开放标签试验。研究发现:研究组在吸氢氧混合气体治疗的第2天、第3天和末次治疗均有显著差异。




2022年,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医院联合临床试验,瞿介明,张文宏,宋元林等教授,共同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氢氧气雾化机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再次验证了氢氧气机用于新冠的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详情可以查看>>瑞金中山华山等医院联合临床试验)



氢氧不仅能改善新冠症状,基于氢氧抗炎作用,也会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氢氧混合吸入作为被证实的新冠治疗手段,应该被更多人知悉!






参考资料:

[1]Guan et al. 在最近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中,氢氧气混合气体吸入改善了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呼吸困难. Hydrogen/oxygen mixed gas inhalation improves disease severity and dyspne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a recent multicenter,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20;



[2]Tyler W. LeBaron et al. 通过分子氢疗法对抗 COVID-19 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机制和前景Comba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COVID-19 by Molecular Hydrogen Therapy: Mechanisms and Perspective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1 Oct;



[3]Shi M M, Chen Y T, Wang X D, et al. The efficacy of hydrogen/oxygen therapy favored the recovery of omicron SARS-CoV-2 variant infection: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2023: 23-32.